当前位置:首页 投教课堂 长线 价值投资 正文

长线·大鱼第70期|避免错误的关键是保持警惕

时间:2018-08-13 字号:      

后知后觉向人们展示了问题所在:期望是不切实际的,风险是被忽略了的。但是通过痛苦的经历来学习错误益处不大,关键在于设法预知错误。

—霍华德·马克斯

投资的关键在于观察和学习

避免错误关键的第一步是保持警惕。贪婪与乐观相结合,屡屡导致人们追求低风险高收益的策略,高价购进热门股票,在价格已经走高时仍抱着增值期望继续持有股票。后知后觉向人们展示了问题所在:期望是不切实际的,风险是被忽略了的。但是通过痛苦的经历来学习错误益处不大,关键在于设法预知错误。

市场就是课堂,每天在传授着各种经验教训。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观察和学习。2007年12月,随着次贷问题的暴露以及蔓延到其他市场的可能性渐趋明朗,我开始总结我认为应该从其中学习的教训。完成这项任务时我意识到,这些教训不仅是最近一次危机的教训,而且是一直以来的教训。

2008年危机中学到的11个教训

我们从危机中学到了什么?或应该学到什么?

1、过多的可得资本导致资金流向错误。当资本缺乏并急需时,投资者面临的是如何分配才能最大程度利用资本的抉择,他们的决策做得耐心而严格。但是当过多资金追逐过少的交易时,就会出现不值得的投资。

2、资金流向错误时,就会产生问题。资本市场紧缩时,合格借款人被拒之门外。但当资本过剩时,不合格借款人就能不劳而获地得到资本。违约、破产和亏损不可避免。

3、资金供给过量时,投资者要通过接受更低的收益和更低的错误边际来争夺交易。当人们想买某种东西时,他们以竞争性标售的形式竞争,出价越来越高。仔细思考你会发现,出价越高意味着金钱的回报越少。因此,投资者的出价可被视为投资者对收益要求和风险接受意愿的表述。

4、普遍忽视风险产生巨大风险。人们的想法是,因为自己在买进更好的股票或者在进行更加宽松的债务融资,所以收购交易可以维持越来越高的杠杆水平。这样的想法导致人们忽视了不良发展的风险以及高度杠杆化资本结构的固有危险。

5、尽职调查不足导致投资损失。防止损失的最好办法是进行透彻而精辟的分析,并坚持巴菲特所谓的“错误边际”。但在市场繁荣期,人们担心的是错过投资而不是资金损失,只有老顽固才会抱着怀疑态度费时费力地进行分析。

6、在市场过热期,资金集中流向大多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新型投资。情绪乐观的投资者们关注的是能够赚钱的机会,而不是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渴望取代谨慎,促使人们接受他们并不理解的新型投资产品。过后他们会惊讶自己当时在想什么。

7、贯穿投资组合的隐形断层线能使看似不相关的资产的价格发生联动。预测一项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比理解它相对于其他投资的进展更容易。相关性往往被低估,特别是在危机时相关性进一步提高的时候。投资组合可能在资产类别、行业和地缘上有多元化的表现,但是在困难时期,非基本面因素如补充保证金通知、市场冻结和避险情绪高涨,可能会成为主导因素,对所有东西产生相似的影响。

8、心理和技术因素可以影响基本面。长期来看,价值的创造和毁灭由经济趋势、公司盈利、产品需求及管理水平等基本面因素驱动。但在短期来看,市场对投资者心理和技术因素高度敏感,影响着资产的供需。事实上,我认为自负是最大的短期影响因素。在这种情绪的推动下,任何事情都能发生,产生难以预料并且出人意料的结果。

9、市场变化导致模型失效。“宽客”基金的主要问题在于计算机模型和基本假设的失效。电脑管理投资组合时,试图通过以往有效的模型获利,但这些模型无法预测变化,无法预测异常时期,因而既往标准的可靠性被普遍高估了。

10、杠杆会放大收益,但不会增加价值。利用杠杆大力投资高承诺收益或高风险溢价的特价资产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利用杠杆买进过多低收益或低风险价差的资产—换句话说,已经被完全定价或过高定价的资产—可能是非常危险的。企图利用杠杆把低收益转化为高收益的尝试是毫无意义的。

11、矫枉过正。当投资者心理极度乐观、市场“完美定价”时—建立在一切会永远好下去的臆测之上—就是资本损耗的前兆。因为投资者的预测过于乐观,不良事件时有发生,过高的价格仅在其自身重力下就有可能崩溃。

上述11个教训大部分可被归纳为一点:对你周围的不合格资金的供需关系以及人们想花掉资金的迫切程度保持警惕。我们都知道资本过少时捉襟见肘的感觉:有价值的投资销路极差,整体经济发展缓慢。这种现象被称为信贷紧缩。但是相反情况也不容忽视。目前还没有正式术语来描述这种情况,也许可以用“过多的资金追逐过少的投资”来描述。


参考资料:

Howard Marks, 《投资最重要的事》,中信出版集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