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吴乔玲:欧洲债务危机与中欧经贸发展

            吴乔玲:欧洲债务危机与中欧经贸发展

 

    欧债危机已经成为非常热点的问题,而欧盟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想必欧债危机如果进一步蔓延就会对未来中欧经贸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虽然从目前来看影响还不大,但是如果欧债危机进一步蔓延,未来肯定会给中欧经贸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里面我想从一个什么角度谈呢?我想既然是沙龙的话,我给大家提供一个中欧经贸发展的整体情况的背景资料,然后再探讨在欧债危机下中欧经贸发展的前景,主要是我们中国企业和中方在欧债背景下可以采取的态度和举措。

    欧盟在2004年5月1日实现东扩,这样使它拥有25个成员国。东扩是分了两步走,所以在2007年后续的两个国家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也加入欧洲联盟,现在欧盟有27个成员国。从东扩完成的2004年开始一直到今天这7年的时间里,欧盟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且现在也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同时也是我国技术引进的重要的来源地。一直以来,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所以经贸合作已经成为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引擎和坚实基础。去年中欧贸易额是479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我们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它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美国。这些年来中欧经贸合作特点是规模越来越大,水平也越来越高,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现在欧债危机一来,未来中欧经贸会受到什么影响?

    在这里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一是中欧经贸发展的简况,二是中欧经贸发展过程中存在主要的问题,第三方面就是欧债危机背景下中欧经贸的发展。

    我们和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建交是在1975年,当时建交的时候我们双方的贸易额只有24亿美元,整体来看双边经贸关系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75年建交之前,那个时候因为我们和欧共体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所以当时经贸发展主要是与成员国来分别进行的。1975年建交之后,1978年中欧签署了贸易协定,后来贸易协定因为内容的增加在1985年改成中欧贸易与合作协定。现在(从2008年开始)双方正在探讨用一个新协定更新1985年的中欧贸易与合作协定。应该说建交之后到1994年中欧贸易是稳步增长,年均增长速度是30.4%,

    从1995年到2003年,这个阶段是中欧贸易的快速发展时期。1994年欧盟开始实施亚洲新战略,而且也制定了三个针对我国关系的政策性文件,比如说1995年通过的《中欧关系长期政策》,1996年通过了一个《欧盟对华合作的新战略》。大家也都知道1998年的时候欧盟理事会通过决议把中国从“国营贸易国家”名单中去。,过去有的文章以为这样是给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实际并不是这么回事,并没有给予我们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实行的是一个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叫做共同商业政策。欧盟根据传统的经贸联系和地缘战略的考虑把它的贸易伙伴分成三六九等,实行的是多层次的、等级式的贸易“优惠金字塔”的做法,按照它的这种做法,它原来的长期的重要贸易伙伴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享受其贸易优惠金字塔非常优惠的待遇;还有我们说的“洛美协定”签字国,这些国家过去主要是欧盟成员国的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海外殖民地。这些国家独立之后这,欧共体为了处理同这些国家的经贸发展关系和保障自己的原材料来源,通过签订“洛美协定”让这些前殖民地国家享受到贸易“优惠金字塔里”最优惠的待遇。在这个贸易“优惠金字塔”里面最受歧视的就是所谓的“国营贸易国家”,中国、北朝鲜,包括前苏联东欧国家曾经都属于这一类别。我们知道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之后,这些国家纷纷提出了回归欧洲,提出加入欧共体的申请。当时欧共体同这些国家签订联系国协定,使得这些中东欧国家享受的贸易优惠待遇改善。过去它们同跟我们都是属于同一层次的国营贸易国家时,中国与它们相比享受的待遇相比要好一些,可是在它们申请加入欧共体并签订联系国协定后,这些国家很长一段时间作为欧盟侯选国待遇都是不错的。这样,中国、北朝鲜及越南等这些所谓的“国营贸易国家”是受歧视的。

    中国经济改革之后,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一直要求欧盟承认我们市场经济的地位。在多次交涉后,欧盟才在1998年把我们从“国营贸易国家”名单里删除,但是并不意味着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么多年来,国家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主要是它同反倾销的问题紧密相连。因为欧盟判定一个国家是否倾销的时候,对市场经济国家和国营贸易国家衡量做法是不一样的,市场经济国家可以以国内的市场价格,也就是相应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来衡量。但是对于国营贸易国家就要找一个替代国,而在替代国的选择上又非常随意,有的时候甚至可以选择美国作为中国相应产品的替代国。这样使得中国企业利益受损。

    1998年欧盟还通过了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文件,把欧盟的对华政策提高到同美国、俄罗斯、日本等重要的这样一个地位。这时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进入成熟稳定发展阶段。

    从2004年至今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的时候刚开始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时候,当时中欧双边的一个贸易额是达到1772亿美元,这个是比上一年增长33.6%,2005年的时候是2100多亿,这个如果和1975年建交时候相比增长90多倍。根据中国海关的一个统计,2005年中欧贸易额达到2713.07亿美元,中欧经贸发展是首次突破了2000亿美元。2007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2008年的时候是达到了4255亿。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这样一个影响,双边贸易额是有所下降的,到了3600多亿美元,去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4797亿美元。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新世纪的时候,中欧领导人当时共同提出了在新世纪内使欧盟早日成为中国最大贸易和投资伙伴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很快就实现了,2004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看以前发展的过程,2003年中欧双方当时定下的目标是到2010年,也就是到去年中欧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结果2005年就突破了2000亿美元,2173.1亿美元,2006年2700多亿美元。中欧贸易的第一个1000亿花了28年时间,第二个1000亿美元用了两年时间,第三个1000亿美元又只用了的两年时间。

    近年来中国与欧盟经贸发展快速、成绩显著,表现在贸易规模、进出口结构进一步扩大和优化。我们看看中欧贸易的结构情况。从2001年到2010年欧盟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情况来看,根据欧洲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欧盟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机械和运输设备远远超过其他的类的商品。欧盟的食品饮料、烟类等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是最少的。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其他制成品也是远远超过其他类的商品,这也说明随着中欧经贸的发展,双边贸易结构有了比较大的改善。双边贸易从原材料、轻纺产品和农产品这些初级低档的产品开始逐渐的向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过渡。中欧贸易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这可以从中国对欧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中看出。根据海关的统计,2004年欧盟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达到将近549.6亿美元,这超过美国(547.9亿美元),首次使欧盟成为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伙伴。机电产品的方面,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对欧盟出口的这样一个水平表明欧盟仅次于美国成为中欧机电产品出口市场。主要是计算机、家电消费类产品包括通讯设备。

    谈到中欧经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际上首先是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与反倾销的问题,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上80多个国家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是欧盟、美国还有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体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主要从它们自身利益来考虑的。欧盟是世界上对我实施反倾销最多的地区。从1979年第一次中国出口的化工品糖精钠遭遇欧盟的反倾销调查以来,这些年欧盟对华进行贸易救济立案数量一致居高不下,涉及化工、几点和纺织等多个领域。欧盟出于保护自身产业利益的考虑,频繁使用“贸易救助工具”,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两反一保”三种工具。欧盟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个主要还是从自身利益考虑,可以频繁随意地使用反倾销的做法把中国产品排挤在外。从中国方面来说,我们自己的企业也存在缺少行业自律,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授人以口实的问题。

    中欧经贸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贸易失衡的问题。这些年这也是中欧贸易双边谈判一直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欧盟总是抱怨对华贸易有大量的逆差。我们可以看一下2001年到2010年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情况的图表,2010年中方顺差是1400多亿。欧盟方面认为逆差的原因是政府补贴和人民币被低估,它也同美国一样要求人民币升值。中欧贸易失衡情况有一个分界点,即1997年。1997年之前是我们对欧盟有逆差,在此之后有了一个改变,我们对欧盟的贸易转为顺差。

由于时间的原因,简单谈一下欧债危机背景下中欧经贸的发展。欧盟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在我国有些人担心欧洲的紧缩政策会影响中国对欧元区的出口贸易,而且危机背景下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你们看去年前十个月欧盟对我发起十起贸易救济调查,这个数据超过2009年全年欧盟对我发起的案件数。涉案金额超过2009年全年涉案金额的5.5倍。今年欧盟又对中国自行车、瓷砖产品等征收反倾销税。虽然欧债危机现在对中欧经贸的影响还比较小,但是未来如果欧债进一步蔓延的话,肯定会给双边经贸发展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谈到中国的态度和对策,有观点认为中国在这个时候可以和欧盟商讨,比如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武器禁运等的问题,据说非常难。对于敦促欧盟放松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问题,这个可以积极争取,因为这对欧盟减少贸易逆差、早日走出危机有益的,对中欧双方都有益。

    欧债危机背景下,除了挑战,是否也蕴含一定的机会呢?近年来,我们常讲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此时是否有些机会呢?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一些重点领域刚好是欧盟实力较强的领域,比如在基础设施扩建,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通过节能环保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此外,我国拉动内需的政策,将使国内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这个也有利于欧方扩大对华出口减少贸易赤字,实现中欧贸易平衡发展。欧债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因为早在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建成之后,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的企业纷纷到欧洲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当时我们国家企业还没有这种能力。但是,现在中国企业应该考虑抓住这种机会投资实体经济,比如希腊、西班牙或意大利的一些优势产业,这些国家在新能源方面、清洁能源方面、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以及生物制药等等方面的高新技术领域拥有优势。我们在这方面可以鼓励企业“走出去”,这也许是个比较好的时机,比购买欧债好,搞一些合作项目也比较好。前些年中国制鞋企业在西班牙鞋城被烧的时候,当时影响非常坏,但是后来中方企业跟西班牙制鞋企业通过彼此沟通合作,包括让西班牙企业进入中国参加展销会开辟中国市场改善彼此的关系。未来中欧双方应携手共进共度难关,同时也希望通过互利共赢的中欧经贸合作促进彼此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景能够得以实现。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