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制度变迁与产业发展漫谈


时间:2011年6月12日
地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1会议室

 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崔建华

 崔建华:制度变迁与产业发展漫谈

        第二个观点,不要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抱太大希望。

        为什么这么讲?对这一次的宏观调控效果,有人问我怎么评价,我说没有办法评价。因为判断宏观调控效果的基本
      参照物都没有。这次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文件之一是2010年国发10号文件,名称是《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
      过快上涨的通知》,文件的内容都是调控的手段,倒也明确细致,有些很具体,目标是调控房价,但是文件对目标本身
      并没有什么解释。要判断调控的效果很简单,第一,到底要调控哪部分城市,中国有将近700个城市,哪些城市是属于
      “部分城市”范围的,各市的市长可能都认为自己不是那“部分城市”的。第二,什么叫过快上升?价格是可以量化的,
      那你就要给出一个“过快”的判断标准,看看调控后是不是把“过快”给遏制住了。因为没有参照,所以演变到今年,
      除北京以外,各城市一开始出台的房地产价格的调控目标都变成了涨价目标,只有北京出现了“降”字。上面一不高兴,
      我就把数字再改一改,文字上变化一下,就是有些盲目性和随意性。看上面的脸色行事,你说我的调控目标有问题,老
      百姓可能也不满意,我就给你降一降,文字上的内容变一下。连参照物都没有,调控效果从何谈起。

        调控的难度也影响甚至决定调控的效果。房地产的调控难度很大。我简单归纳了一下,涉及到多方面的关系,比如
      部分城市和全部城市的关系、局部经济与整体经济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需求调控与供给调控的关系、房地产业与
      其它产业的关系、“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关系等等,这几个方面难度都是非常大的。比有一些地方主要就是靠房地
      产来发展,它发展的模式已经绑定在这上面了。2009年的数据,全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2.23%是投在房地产业上,
      这个比例看上去不高,但是很不平衡,如果要看局部的范围已经很高的了。北京市是60%,最低的青海和西藏不到11%,
      上海、江苏、广东33%到35%,中西部的湖南、陕西等省份在18%左右,最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是山东,22.03%。土地财政
      是大家公认的现象,有人说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的经济,至少从局部来看,是有道理的。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关系很难处理
      完全妥善处理的情况下,怎么能去把房地产调控效果理想化呢?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调控一旦放松或者是结束,必定是房价的猛烈上升。2004年几部委动用了金
      融、财政、土地、税收四大方面手段调控房地产,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房价还是上升的,而且总体的幅度很大。有资
      料表明,2006年北京市新商品房的平均价格每平方米还不到1万块钱,9600多,到了金融危机之前一下子到了2万多,调
      控的结果就是这个样子,这次调控又会怎么样?所以,客观来讲不要指望房价有太多的下降,不要对调控抱太大希望。

        几年前,媒体上报道过,广州市的领导好像就讲过,要让广州的老百姓几年收的入就能买一套房子,当时我就说,
      肯定广州人民都笑了,我们也可以等着看结果了。后来重庆市的的领导也讲过,要让重庆老百姓用几年的收入就可以买
      一套房子,到底有没有做到?我不得而知。所以,在房地产似乎成了一个表演的舞台。有一部分甚至相当一部分老百姓
      对调控已经不太信任了,我说的可能非常尖锐,但是事实就是这样。

                                        页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