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投教课堂 长线 指数课堂 钉大专栏 正文

指数的进化:从价格加权到策略加权

时间:2019-07-05 作者:银行螺丝钉/东证资管合作专栏 字号:      

我们知道,指数是一个选股规则,目的是按照某个规则挑选出一篮子股票,并反映这一篮子股票的平均价格走势。这就是指数的作用。

例如上证50指数,就是从上海交易所挑选沪市规模最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目的是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超大蓝筹股的平均值。但是每只股票的价格都是不同的,如何求这个平均值,最关键的就是如何给每个股票分配权重,也就是说如何进行指数的加权。

第一代指数——算数平均:价格加权

最早的指数比较简单,例如道琼斯指数,它是纯粹对股价进行算数平均:用所有成分股股票的价格之和,除以全部成分股的数量。有的股票市值大但是每股股价低,有的股票市值小但是每股股价高,道琼斯指数可不管这些,直接就用股价来进行算数平均。

这种算数平均求价格平均值的方法非常简单,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例如菜市场猪肉价格平均值、某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平均值等。不过用在股票上有很明显的缺陷:每个股票的股份数是不同的,计算股价的平均值,可能高总市值的股票只会分配到较低的权重。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指数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比如说道琼斯指数,尽管它的编纂方式不合理,但是它诞生的时间早,先发优势明显,到现在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指数之一。

第二代指数——规模指数:市值加权

六七十年代,著名经济学家、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尤金·法玛教授提出了市场有效假说:市场是有效的,股票价格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这使得股票在任何时候都是充分定价的。

这种思路也影响了指数的编纂:一个上市公司的价格,也就是总市值,它的波动理应反映了市场的全部信息。如果设计一个指数,用总市值加权,那它应该能够反映市场的平均值。

目前我们所熟知的指数,大多是基于这个原则,例如沪深300、上证50等等。这些指数就是基于市值的规模指数。这种类型的指数,在流动性上很有优势,因为按照市值加权得到的指数流动性是所有股票组合中最好的,所以也很适合开发成指数衍生品。所以,规模指数是目前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一类。

第二代指数基金就是基于市值加权兴起的。第二代指数基金认为“市场无法战胜,市场是有效的,股价反映了所有的信息”。所以我们最好按照股票的市值加权来买入对应的指数基金,并且基金费用一定要低。

不过市场有效理论真的是无懈可击的吗?真的没有人能长期战胜市场吗?

当然不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格雷厄姆一脉了。格雷厄姆和他的学生、助手,很多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获得了超过市场平均的收益。这说明了市场上确实是有能获得超额收益的方法的。

第三代指数——策略指数:策略加权

市值加权虽然很优秀,但是也有缺点:流动性越是不足,市值加权就越无效。比如在市场恐慌下跌或疯狂上涨的时候,遇到千股跌停或涨停,就会导致实质上的流动性不足。

那是否还有更好的加权方式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策略加权。

策略加权刚出现的时候,是以成分股的某一方面的指标高低为权重来加权。比如说红利加权,就是以成分股的分红高低为主要权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策略加权方式,例如基于股票的资本回报率(ROE),基于股票的成长性,基于股票的现金流等等。

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策略加权弱化了“价格”这个概念,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之外的其他方面,例如股票的基本面等。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上,都表现的比传统市值加权更好。

策略加权是指数未来的趋势,它没有“股价”有效性方面的顾虑,而且它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可成长性巨大。例如“选择股息率最高的前50只股票”和“选择ROE最高的前50只股票”,哪个会有更好的收益呢?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优化,找到长期收益更高的策略。这样指数就从一个被动反映平均值的公式,变成了主动选出更好股票的好帮手。

第三代指数基金基于策略加权,不再单纯的看市值挑选股票,也不再根据市值加权。而是积极挖掘可能的超额收益。它们中的佼佼者也确实长期战胜了传统指数基金。不过由于策略指数相比市值加权指数提供了更多的定价、策略服务,一般费率会比传统指数稍高一点,但同样作为指数基金,费用上相比主动管理产品仍然有优势。

从最早以价格加权为主,后来市值加权逐步成为主流,再到今天策略加权占比逐渐提升,指数也在不断进化,策略加权指数正成为未来的趋势。

相关文章: